![]()
原標題:大賣100萬雙!阿迪用海洋垃圾造Skechers 價錢和運動鞋,環保概念成體育新時尚?
你可曾想到,用海洋垃圾制造的Skechers 女 拖鞋和運動鞋,賣瞭100萬雙,甚至還成瞭阿迪達斯財報的亮點?
那麼,當我們穿著塑料瓶、羊毛、玉米做成的球鞋和球衣時,制造商和消費者到底在打什麼算盤?
文/ 劉 金濤,編輯/ 曹 焱
運動品牌:爭著搶著做環保?
上個月,阿迪達斯公佈瞭新的財報,2017年財年的阿迪除瞭“全年銷售大漲16%”、“在大中華區拿到瞭全年29%銷售增長”的亮眼成績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成績:他們賣出瞭100多萬雙由海洋塑料垃圾做成的運動鞋。
與此同時,在22日的世界地球日上,所有的美職足球隊(除瞭華盛頓特區聯隊)都展示瞭阿迪達斯聯名Parley(Parley for the Oceans,海洋環保組織)的2018賽季的球衣。
“這是我們我們將繼續投入的地方,”阿迪達斯CEO卡斯帕-羅思德在3月份接受采訪CNBC時表示,“今年我們還將會賣出10萬雙完全3D打印的鞋子。”
拿到百萬成績的海洋垃圾制造的運動鞋,儼然已經成為阿迪新的產品方向。
2015年,阿迪達斯成為Parley的全球合作夥伴,同年就開始推出瞭幾乎完全由海洋塑料垃圾為原材料的環保概念鞋,並命名為“adidas x Parley”。6月底,阿迪達斯在聯合國總部帶來瞭第一款不同的UltraBOOST,它有著獨特的鞋身設計,上面的紗線等材質都來自於塑料瓶、非法捕魚網等海洋中的廢棄物。
時任阿迪達斯全球執行董事Eric Liedtke,在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談上,展示瞭這雙環保概念鞋。
據瞭解,該系列的材料來源於回收而來的海洋廢棄物、非法偷獵穿上收繳的漁網,利用機器將塑料瓶打碎、分解,從而提煉得到纖維物質等基本材質。另外,鞋面部分由5%的回收聚酯(比如漁網)、95%的回收塑膠制成,原材料的也都是附近海域海面上的漂浮物,每雙球鞋平均能耗費11個塑料瓶。
除瞭球鞋,阿迪達斯還利用相同的材料,為皇傢馬德裡和拜仁慕尼黑制作瞭隊服。此外,在2014世界杯期間,法國、荷蘭、美國等10個國傢足球隊的球衣,便是這些回收的塑料瓶制作而成。2016年奧運會美國男籃的戰袍,也是球衣贊助商用塑料瓶制作而成,高科技戰袍除瞭環保外,還帶來瞭更輕、更透氣的穿著體驗。
環保:名利雙收的選擇
這麼看,這項興起於2010年的技術並不復雜,但環保概念還是讓他們迅速俘獲瞭市場青睞。
Parley作為環保機構,負責回收廢棄與污染物。而與阿迪達斯推出聯名款,則是為瞭喚起人們對海洋塑料污染的關註。而對於阿迪來說,利用可持續材料制作球鞋的新技術,則幫助他們樹立瞭環保健康的形象,吸引中產們的目光和更多消費者——據瞭解,首批7000雙在2016年11月中旬於官網開售,每雙售價為200歐元(約合人民幣1500元)。
廢物收集團隊
與此同時,環保產品還能逐漸淡化此前品牌們的“壞名聲”。
2013年,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就曾指責阿迪達斯、耐克以及李寧等運動品牌並未按照承諾在生產產品過程中減少化學毒物的排放。而在2011年,在民間得到大量支持的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發佈報告稱,阿迪和NIKE在中國的工廠向河流非法排放環境激素類物質,這類物質會幹擾生物的內分泌,危害生殖系統。
可以說,環保組織一直對各大時裝品牌不斷施壓,雖難以使工廠的環保變理想,但這讓品牌商們想要竭力扭轉這一負面形象。去年,阿迪達斯還在在德國紐倫堡推出瞭第一傢“綠色”概念零售店,配有節約能源裝置,同時,阿迪達斯計劃在2900傢門店廢除使用塑料袋。
而在阿迪之外,主打“綠色環保”的運動品牌越來越多。
2017年9月份耐克研發出一種新型再生皮革材料Flyleather,這種材質由至少 50%回收天然皮革纖維與水制作而成,比普通皮革輕上40%,且耐久性是普通皮革的5倍,此外整個生產過程中也節省瞭90%的用水量。此外,Nike Grind材質便是回收再生材料制作而成,目前已有7成以上的耐克鞋類和服裝產品用上瞭這種材料。
2016年年底,在阿迪達斯贊助的拜仁慕尼黑和皇傢馬德裡兩支俱樂部球隊在比賽中,首發運動員所穿的球衣使用瞭308個回收的塑料瓶做成。
彪馬早在2013年就推出瞭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的產品組合InCycle,其中彪馬的籃球T恤可實現完全降解。而銳步也在2017年4月份推出一雙環保概念鞋,鞋面由有機棉編織而成,鞋底則是用工業玉米制作的。與此同時,在獲得1750萬美元的融資後,新西蘭初創羊毛運動鞋品牌Allbirds也推出瞭由桉樹樹纖維制成的新款運動鞋。
而主打環保的產品不僅在鞋上。Parley的創始人Cyrill Gutsch表示,與阿迪達斯合作開發的創新技術不會停留在鞋類,利用再生纖維為材料3D打印服裝產品、運動道具會是主要合作方向。
賣的是概念,還是產品?
如今,阿迪將自己的環保產品延續到瞭更多領域,也將目光聚焦在女性身上。此前,阿迪與瑜伽生活品牌WanderlustUltraBoost合作發佈瞭用可回收材料制作的一系列服飾,包括緊身褲、連體衣、短褲和運動包。
阿迪達斯女款系列總監艾莉森-斯戴瓦(Alison Stewart)表示:“我知道阿迪達斯的女性客戶都對環境問題非常關註。現在,有瞭新產品,大傢可以從行動上為地球做出改變,這對身體健康也有好處。”
紀錄片《塑膠海洋》
這麼看,品牌們的環保戰略取得瞭不小的認可,而這類產品除瞭環保時尚,還比較貴。據瞭解,阿迪的UltraBOOST、UltraBOOST X和UltraBOOST Uncaged三款發售於2017年5月份,售價為1599和1699元。
因此,這類產品的成本與量產問題也需要被重視,尤其是在3D打印技術尚不完整的當下,材料可降解性、工藝節能、餘料處理等問題,都是必須面對的。環保在成為產品特點的同時,仍要警惕它不要變成營銷手段。
↓耐克NBA戰袍的全新科技,采用塑料瓶制成,但本賽季初頻繁遭遇撕裂,也成為瞭一大問題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正不斷讓體育產品走進人們的生活,也增加瞭體育出現的場景,技術進步在提升參與體育的同時,也讓人類的生活得到瞭質的變化,而關於海洋環保等問題,則是在技術之外,需要更多人參與進來的大話題。
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體育,科技應該成為幫助體育產業降低成本,提升銷量的重要手段,而非僅僅是噱頭而已。我們也希望在阿迪與耐克之後,有更多國產品牌加入到環保的大軍中來。
|
如果一雙Nike SB Dunk Low 和一雙Nike Air Force 1放在我面前,我一定毫不猶豫選SB Dunk! 如今90後佔據多數的球鞋玩家圈,隨口提及的無非Yeezy Boost、Ultra Boost、Air Jordan 以及各種聯名款;雖然在今年NIKE的強勢推動DUNK的情況下有改觀,但無論你走在三里屯還是淮海路, 依舊是Air Jordan和YEEZY的天下。然而,如果是在 10 年前,兩個榜單中絕對不會缺少這幾個字眼 —— Nike SB鞋子 。 2002 年誕生至今, Nike SB滑板鞋 已經走過了 17年。從一度站在潮流神壇上傲視群雄,到今日淪為平民鞋款,Swoosh 滑板產品線的發展歷程可謂跌宕起伏,甚至在起步階段就險些夭折。 作為球鞋中的情懷之王,在國外還是許多玩家的心頭好,而國內的朋友對這款鞋卻知之甚少,有些朋友甚至分不清Dunk 和 Air Jordan 1。實際上兩款籃球鞋型都在 80 年代中期誕生: 1985年 Nike官網 為喬丹量身定做第一款戰靴Air Jordon 1,這雙鞋子的銷售額達到1.3億美元!第二年 Air Jordan 1 已經銷售了230萬雙,成為運動鞋歷史上的一個奇蹟。 同年當Air Jordan 1的風潮席捲美國時,NIKE DUNK誕生了!Nike 與滑板的姻緣翻開全新篇章,而兩者亦成為 Nike SB 之奠基。 實際上早在 70 年代,Nike 與滑板運動就已經開始交集:All Court、Blazer、Bruin 等鞋款成為滑手們所摯愛的裝備Nike ,然而這雙出自 Peter Moore(喬丹飛翼標誌的設計者) 筆下的 Nike Dunk 將 Air Jordan 1 和 Terminator 設計相糅合,所搭載的革鞋面以及具有保護效能的鞋幫內襯,讓其成為 80 年代最受歡迎的 Nike 籃球鞋 。 頗為諷刺的是:在由 Stacy Peralta 導演的滑板電影《The Search for Animal Chin》1987 年首映後,擁有更多緩震設計的 Air Jordan 1成為 Skaters 的第一選擇,Dunk 在當時滑板文化中的影響力遠不及前者,Nike 首次進軍滑板界宣告失敗。 而後,鑑於20世紀90年代美國街頭文化的盛行,NIKE意圖擴充套件產業領域,便打算...

评论
发表评论